close

我們無法避免意外的發生,卻可以用「愛」扶持彼此走過

──致八仙塵爆受害家庭

 

幾天前,全台人民都共同經歷了一個令人心痛震驚的夜晚,有500多個年輕人在八仙樂園的粉塵爆炸意外事件中受傷。事發至今,我們看見許多單位投入救援與復健的行列,陽光基金會也於臉書上貼出5個創傷心理陪伴建議。但讓更我們憂心的是,這些受傷的人們該怎麼面對那遙遙無期的重建之路……

 

 

 

圖/格子外面文化提供

分享
 

圖/格子外面文化提供

分享
 
2003年12月15日在澳洲的一間托兒所,一輛汽車意外闖入托兒所,蘇菲受困於起火燃燒的汽車底盤下,全身85%的皮膚遭受灼傷,失去雙腿和其他肢體,幾乎喪命,那年她才兩歲半。奇蹟式存活之後,卻又在生命的第五年再度橫遭車禍,生命垂危。經歷無數痛徹心肺的手術之後,這個小小的孩子不但肢體殘缺,更必須青少年時期結束之前,經常進出醫院,接受持續修復的各類手術。然而無論經歷多少次修復、多少次肉體上的折磨,蘇菲的身體永遠無法恢復出生時的完整。

 

這個肢體殘缺、飽受折磨的小女孩,今天卻帶著完美的笑容,面對生命。她的故事征服澳洲全國,也融化世界上無數人心。她的身影更經常穿梭在醫院的病房中,陪伴和服務無數比自己更年幼的孩子。

 

這樣的力量從何而來?──愛與勇氣。

 

 

​這是一個愛的故事。它訴說著父母親不計代價的愛;訴說著家庭成員、親友支持陪伴的愛;訴說著醫療人員對於拯救生命的愛;訴說著全球人類社群之間慷慨給予的愛。

 

但是,愛,需要勇氣。除了不輕言放棄心愛家人的勇氣,也需要面對真實的勇氣。勇氣帶來支援和資源;也帶來鼓舞和力量。當蘇菲的生命危在旦夕,狄家在最無助的時刻,仍透過網際網路,向全世界社群發出呼喊:請求陪伴、禱告、募款、媒體、醫學知識、以及各種可能資源的提供。雖然蘇菲的父母當時都有憂鬱症狀,曾經服藥、包括蘇菲年幼的哥哥都需要接受長期心理諮商。但是他們願意勇敢承認現況,理性地放下自己的情緒和掙扎,接受並尋求外界協助。這份勇氣,使狄家承認自己是人,需要得到關愛、安慰、人力支援、休息、調劑,調整心態、不自責、不內咎,當照護者心理處於合理的穩定,才能提供受照護者更自然溫暖的愛。

 

圖/格子外面文化提供

分享
 

 

●本文摘自格子外面文化《給蘇菲的信》

 

愛,是可以傳遞的。希望透過蘇菲的故事,能鼓勵每一位受害者以及他們的家人勇敢向前走。也許前面的路看似黑暗,但人們卻能因著彼此扶持,而走得更遠;因著彼此鼓勵,而看見希望!

 

至於和受害者素昧平生的我們,也鼓勵你用愛的行動,把愛傳遞下去!陪伴他們一起走過最艱辛的復原之路。更多關於「創傷心理陪伴建議」及「輕度燒傷的居家照護」資訊,歡迎查詢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://www.sunshine.org.tw/1040627/

 

 

書名:《給蘇菲的信》
作者:卡洛琳.馬汀(Carolyn Martin)、朗恩.狄里吉歐(Ron Delezio)/協力執筆、莎莉.柯林斯(Sally Collings)
出版社:格子外面
譯者:田育慈
出版日期:2012年1月3日分享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SBP 的頭像
    OSBP

    格子外面文化

    OS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